作為低碳公共運輸營運商,我們一直積極管理環境足跡,致力實現碳中和。
管理環境足跡
作為低碳公共運輸營運商,我們致力管理環境足跡,致力實現碳中和。《環境及社會責任政策》概述我們致力貫徹管理及紓緩業務對環境影響的承諾,當中包括資源使用、生物多樣性及氣候變化的影響。《環境及社會責任政策》將可持續發展考慮因素納入整個項目及營運周期,並為此奠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們亦制定了《綠色採購政策》以涵蓋與供應鏈相關的範疇,以及在《氣候變化策略氣候變化應對策略》列明公司緩解、適應及加强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以補充《環境及社會責任政策》的內容。
在香港,所有指定工程項目於開始前均須進行法定的環境影響評估,諮詢公衆及收集意見,並評估、減少及避免潛在的環境影響以識別必要的緩減措施。環境影響評估獲批准,並為其建造及營運取得環境許可證後,為建造工程而設的詳細環境管理要求便會在合約文件中列明,包括聘請專門的環境顧問,確保在項目的建造、測試及調試階段內對環境許可證條件的執行情況進行適當管理。此外,我們在建造階段透過環境數據管理系統支援建造活動及緩減措施的策劃及執行情況,以管理環境及審核提交内容。
我們自2012年起透過「博學環境」,為員工、顧問、承辦商、政府官員及業界人士舉辦論壇、培訓及實地考察,以及自2015年起與環境保護署攜手合辦「環保署-港鐵聯合環境論壇」,促進與持份者的知識交流和合作。在過去十年,該論壇廣泛涵蓋各類議題,包括最新的環境規例、綠色建築設計與可持續發展倡議、以及低碳建設和實踐創新。我們亦會就新鐵路建造工程相關的最新環境狀況,定期與非政府環保組織溝通。
此外,我們分別在香港客運服務業務單位、物業管理部門、項目及工程拓展業務單位及部分海外附屬公司建立了ISO 14001認證的環境管理系統,以支援環境影響的管理工作,以及在建造及營運階段推動持續改進。
- 車務訓練部通過ISO 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訓練及相關顧問服務的設計、發展、實施及評估)
- 香港客運服務業務單位通過ISO 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 鐵路服務的策劃、發展、列車按照編定班次行走,以及鐵路資產管理
- 項目及工程拓展業務單位通過ISO 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 鐵路項目的項目管理
-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投資物業部門及物業管理部門通過ISO 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 物業和設施管理服務的設計及供應
減碳策略和規劃
我們致力將低碳措施納入港鐵公司的政策、策略及項目規劃中,並加強對氣候相關風險的應變及適應能力。
港鐵公司明白氣候變化對我們的業務非常重要,會為現有業務及未來發展帶來風險和機遇。我們對《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概述香港對抗氣候變化及在2050年達致碳中和的策略和目標)的支持,體現了我們對應對氣候變化的承擔。我們亦支持公共交通國際聯會《氣候領導宣言》,其中載述業界身體力行的責任,以及對成為氣候領導者的承諾。我們的《氣候變化策略》重申承諾,透過緩解和適應措施及建立對氣候的抗逆能力,從而管理並減低氣候變化的影響。
我們的氣候變化策略強調了我們致力於通過減緩措施、適應方案以及提升氣候應變能力來管理和減少我們對氣候變化的影響。我們通過開展碳減排研究,為香港鐵路和物業業務的營運及發展制定了一份長期減碳路線圖。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綜合考慮了一系列因素,包括最新的氣候科學、技術趨勢、《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以及我們業務面臨的風險和機遇。
我們承諾為香港鐵路網絡及物業的營運和發展制定於2030年達到的科學基礎減碳目標,並致力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長遠目標。我們的 2030 年減碳目標,已在2023年獲得科學基礎目標倡議組織批准。
為了更好地管理範疇3的碳排放,我們採取的其中一項措施是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開發一款量化軟件以追蹤和基準化我們新鐵路開發項目的隱含碳排放量,同時探索利用區塊鏈技術對新鐵路建設項目的碳足跡進行報告。透過這項合作倡議,我們旨在測量隱含碳排放並識別進一步減排的潛在領域。這些信息將協助我們有效地融入低碳施工計劃。
社區參與
為提高公眾對使用低碳運輸服務的意識,我們積極與公眾建立聯繫,並且與技術生態圈攜手合作,推動減少碳排放的創新方案。於2021年,我們推出名為「Carbon Wallet」的一站式綠色生活獎勵流動應用程式,鼓勵市民實踐低碳生活,推廣在回收、飲食、購物及出行四個生活範疇,實踐減碳行動。用戶可以因應其減碳量贏取積分,兌換合作夥伴的環保產品及服務。有關詳情,請前往「Carbon Wallet」的官方網站。
我們於2023年推出綠色大使「綠鐵 B」,以親切有趣的方式加強向公眾宣揚環保、分享環保小貼士及推廣港鐵致力在 2050 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
我們響應及支持環境及生態局的《戶外燈光約章》,我們的物業在預調時間内會關掉非必要的燈光裝置以減少光滋擾。
了解更多
我們致力在業務營運中採用合適的具能源效益措施,並產生更多可再生能源。
我們營運鐵路網絡所耗用的能源,主要由非再生燃料產生,亦是我們最大的碳排放來源。我們已實施一系列節能措施,當中包括投資於新科技、採納創新方法提升能源效益,以及與主要持份者攜手合作,以減少碳排放,實現碳減排目標。
鐵路業務
我們已在車站及車廠進行大規模的空調冷卻裝置更換計劃,目標是於2026年項目完成後,減少最多20% 的電量消耗。我們繼續在港鐵車站及列車安裝LED燈,代替原有照明裝置,並檢討運作程序以進一步提高能源效益。在香港,我們採用列車能源再生制動技術,將列車制動時所產生的動能轉為電能,再將電力回饋到供電網絡供其他列車使用。
在車站內,我們著重提升室內環境控制系統的能源效益,同時確保顧客和員工的舒適度。除了保障乘客安全,月台幕門亦透過減少空氣置換保持環境溫度。
我們已採納潔淨和可再生能源作為減碳策略的一部分。例如在顯徑站、欣澳站、兆康站、觀塘站、大圍車廠、屯門車廠、八鄉車廠及柴灣車廠安裝太陽能發電板系統,以支持香港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我們亦繼續探討降低接駁巴士車隊碳排放的可行措施,例如採用電動巴士。
在香港,我們採用列車能源再生制動技術,將列車刹車時所產生的動能轉為電能,再將電力回饋到車站供電系統供車站設施使用。我們亦擴大列車能源再生制動能源的應用範圍,在荔景牽引變電站和香港大學站安裝了車站節能換流系統,每天大約可回收1,650千瓦時的再生能源。這些能源被轉化為低壓交流電,供站內設施如照明、扶手電梯及升降機等使用。
物業業務
我們旗下的投資及管理物業採取多項節能措施,包括:
- 逐步將傳統燈具更換為 LED 燈;
- 監察主要大堂及會所内空調系統的使用及溫度;
- 為機房、公用區域及大堂安裝高能源效益的空調系統,並在送風機的風扇內安裝變速驅動器;
- 安裝自動需求控制,根據人流情況調節空調;
- 在後樓梯及機械設備層安裝動態傳感器及光學傳感器,控制可調節光暗的燈具;
- 定期檢討樓宇管理系統內照明控制的時間設置;
- 進行升降機及扶手電梯現代化工程;
- 主動改用高效能設備;
- 安裝智慧電錶;
- 參與電力公司舉辦的能源審核及制定相關節能計劃;及
- 在會所安裝防曬隔熱玻璃薄膜。
我們致力於在旗下商場及辦公大樓中投資新技術,以提升能源使用效益。於2024年,我們在國際金融中心二期的中央製冷裝置採用了雲端分析平台,成功將年度能源消耗相比2019年減少了8.6% 。此外,我們於2024年在圓方完成一個試點項目,透過開發結合人工智能的綜合解決方案,提升能源效益及監察場地使用率。該計劃最終節省了130萬千瓦時的年度能源消耗。
在港鐵總部大樓,我們計劃逐步將約10,000支熒光燈管更換為節能LED燈管,從而減少約50%的燈光用電量。截至2023年,我們已將總部大樓内所有傳統熒光燈管及港鐵天臺標誌內的可替換霓虹燈管全部更換為LED燈。
我們致力源頭減廢,提升回收率,並對廢物升級再造。
我們已制定多項措施,旨在鼓勵港鐵車站、旗下商場及管理物業減少廢物並推行回收再造,努力減少業務過程中產生的廢物數量以及棄置至堆填區的廢物。在公司內部,我們亦致力推動員工改變生活習慣,推廣妥善的廢物處理方式及資源循環再造。
項目發展
我們鼓勵承辦商在建造過程中減少及回收建築廢物,以及盡可能重用挖掘物料。任何棄置的挖掘物料和建築廢物,均須依照規例妥善儲存、分類及處置。所有新鐵路項目的承辦商,均須按照合約制定和執行「廢物管理計劃」,包括定期查核廢物處理措施和棄置記錄。 承辦商提交的廢物管理計劃需接受審核,以確保在可行範圍内進行有效的現場分類、重用及回收活動及使用地區本地建築物料的使用。
鐵路業務
港鐵沿綫所有車站大堂均設置了三色回收箱,收集廢紙、鋁罐和膠樽等可回收物品。由2018年起,我們在多個港鐵沿綫車站,裝設免費飲水機及自助售水機,鼓勵乘客使用可重用的水樽,減少使用一次性的塑膠飲品容器。自 2021 年起,東鐵綫的廢棄道碴會被回收並升級再造成環保磚 (eco-paver)。為促進車站營運數碼化及無紙化,整個鐵路網路共120多套宣傳內容已從傳統的印刷傳單改為數碼格式,顧客只需掃描車站特定的二維碼,即可輕鬆獲取最新消息。
自2021年起,我們一直與不同夥伴緊密合作,以善用資源及關懷社會的方式處理退役列車,透過「退役列車保‧傳計劃」給退役列車賦予第二生命,讓我們繼續以不同形式為市民提供服務,例如將列車車廂改裝成課室,營造輕鬆的學習環境,並以列車扶手環改裝成長者手臂伸展設施。
我們產生的化學廢物相對較少,主要包括廢電池和廢潤滑油。港鐵重鐵網絡的車站、車廠和巴士廠,均已於環境保護署登記為化學廢物產生者。我們已委托持牌的化學廢物收集商,妥善收集、運送及處置化學廢物。
廢水會經過處理,並排放至政府管理的公用排水渠或污水渠系統。落馬洲站和羅湖站均設有污水處理設備,處理後的污水會排放到已獲環境保護署批準的香港附近水域。
物業業務
在港鐵公司管理的物業中,我們積極提高公眾對妥善管理廢物的意識。我們與業主委員會和業主立案法團緊密合作,向住戶推廣不同的廢物源頭分類計劃。我們同時收集各類可回收物件,例如廢紙、舊衣服、玻璃瓶等。我們為「玻璃再造磚」計劃收集廢玻璃瓶,亦支持多個相關的減廢約章,例如玻璃容器回收約章及「商約」惜水約章。
我們響應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與foodpanda香港於2022年合辦的可重用餐具回收先導計劃,鼓勵用戶訂外賣時選用可重用餐盒,並在歸還餐盒時獲得獎勵。
我們透過推廣活動和計劃與持份者溝通,例如「逆向自動售貨機先導計劃」、「港鐵商場減少廚餘運動」和「中央廚餘回收計劃」。
我們還為旗下管理物業推行多個減廢推廣計劃,包括:
- 與環境保護署綠展隊設置攤位,向住戶推廣減少、重用及回收的意識;
- 參與環境保護署的「綠綠收」計劃,提升顯示個管理屋苑的回收服務;及
- 與 Carbon Wallet 合作,鼓勵住戶實踐回收行動。
了解更多
我們致力發展可持續發展基建設施,提升資源使用效益,並採用更多潔淨及環保技術。
在設計、建造和營運新鐵路綫、建築物和物業時,我們會在切實可行的情況下,盡可能將環保元素融入旗下的項目和周邊地區。我們承諾長遠而言為未來所有新車站和新住宅發展項目致力達致「綠建環評」新建建築的金級或更高級認證,該綠色建築評估計劃在香港廣受認可。
為履行我們對此認證的承諾,我們在車站和大樓建造和運營期間實施了各項環保措施,包括使用被動式建築設計、綠化空間、低碳建築材料、節水及優質供應、節能和智能控制使用、及健康和福祉措施等方面。
於2020年啓用的顯徑站以自然採光、通風設計及綠化天台,成爲優質的綠色鐵路車站。顯徑站在2021年首度獲 BREEAM In-Use (英國建築研究院綠色建築評估體系)認證為「優秀」(“Very Good”)建築,及後在2023年提升至「卓越」(“Excellent”)評級,成爲全球首個獲得此認證的鐵路車站。
節約用水
我們在鐵路營運和管理及投資物業方面,主要會用水清洗列車、鐵路基建設施、車站、業務場所,以及作為物業綠化用途。我們在各鐵路及物業業務引入污水回收系統和節水裝置,管理及節約用水。清洗列車後的水會回收重用作新一輪的列車清洗用途,或用作鐵路車廠的沖廁水。
此外,日出康城設有中水回收系統,回收污水用於灌溉園林植物和清潔戶外公共用地。我們亦在辦公大樓和港鐵商場安裝感應式自動水龍頭、限流器及雙抽水馬桶。
室內空氣質素
由於有數以百萬計的乘客會途經港鐵車站和列車,我們尤其注意監察和改善鐵路營運的空氣質素。我們根據環境保護署發出的《管理空調公共運輸設施內空氣質素專業守則 — 鐵路》,監測車站和列車車廂的空氣質素,確保乘客在鐵路網絡能享有健康舒適和通風良好的旅程。
噪音緩解
我們盡量減低列車營運和鐵路網絡維修時所產生的噪音,以免影響附近社群。我們按乘客意見制定車箱內的聲音基準,務求為乘客提供舒適的旅程,並持續監測鐵路和列車內的聲音水平。
為消減新鐵路項目施工期間的噪音,由香港專業環保從業員學會認可的噪音模型專業人員為每個項目制定了施工噪音管理計劃,並提交環境保護署審批,以滿足環境許可條件。我們委聘獨立聲學專業人士建議消減噪音措施,並按需要編製建築噪音的管理計劃,消減新鐵路項目在施工期間的噪音。在需要時,我們將採用適當的優質機動設備和噪音減緩措施,以確保在整個項目施工期間完全符合施工噪音要求。在任何需於限制時段內進行的施工工作前,必須先從環保署獲取施工噪音許可證,並在所有時間符合許可證的相關要求以及周密的施工工作安排。此外,所有現場工人均接受培訓,以確保其在正常及限制時段內施工時了解噪音控制的合規要求。還會在適當情況下安裝隔音罩,並採用工作許可證制度,確保在限制時間內工作時所用的動力機械設備,符合「建築噪音許可證」內訂明的規格,而使用者亦已獲得有關噪音控制的合規訓練。在建造新鐵路項目時,我們會視乎需要在鐵路沿綫建造隔音屏,以減低對附近社群的噪音滋擾。我們在建造樓宇時會廣泛採用模塊組件及預制組件,以減少對周圍社群的環境影響及噪音滋擾。我們為新綫及物業發展項目引入建築信息模型,改善建築管理及各階段的銜接情況,加強屋宇建造時的物流安排及組裝過程。以建築信息模型支援採用模塊組件建造樓宇,可改善建造流程,減少滋擾及噪音的影響。